您的位置 首页 港澳台

“習特會”有哪些“意料之外”?

香港中通社10月31日電(記者 王少喆)中美元首會晤日前在亞太經合組織(APEC)第三十二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期間成功舉行,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。根據會後的通報,中美在關稅等各方關注的問題上互有讓步、各有所得,向世界釋放了積極的信號。其中,有四個問題值得注意。

問題一:會晤時間“羅生門”。

在會前,特朗普曾聲稱,會晤可能會持續三到四個小時,但實際上會晤時間遠短於此,這怎麼看?

實際上,這一點在事先已有端倪。儘管有特朗普“預報”,但在白宮官方日程安排中,此次會談預留的時間不到兩個小時。

香港中觀研究所所長劉瀾昌在接受中通社採訪時表示,所謂“會晤四小時”只是美方單方面說法,這符合美方一貫的“認知作戰”模式。實際上,熟悉相關事務的人都清楚,會晤延續三四個小時不可能,雙方領導人主要是為兩國關係定調、確認雙方磋商團隊達成的共識,不可能作過於具體的討價還價。而從整體來看,兩國元首對中美未來大方向的定調是積極的。

問題二:特朗普為何放軟身段、大讚中美關係?

特朗普上台後,對中國出台了一系列“進攻性”的措施,世所共知。但在會談中,他卻稱“美中關係一直很好,將來會更好”,這是出於什麼考慮?

湖北大學區域與國別研究院院長助理熊興向中通社表示,特朗普最近對中國態度明顯緩和,背後是在國內外遭遇了一系列挫折。在國際方面,特朗普遠沒有實現解決俄烏衝突的承諾,反而連連碰壁。在國內,由於民主黨的抵制,美國政府仍處於停擺中,內政困頓。因此,美國部分政界人士,包括一些遊說團體,都建議特朗普暫時對華搞緩和,集中解決國內矛盾。

劉瀾昌也稱,特朗普明白目前的形勢對他不利。特朗普的關稅戰是“殺敵一千,自損八百”:稀土供應緊張,美國的“軍工複合體”就會面臨交貨難,就會對特朗普施加壓力。中國不買美國的大豆,特朗普就沒法向自己的農業區支持者交待。特朗普還面臨著民主黨的挑戰,美國參議院在31日通過終止特朗普全面關稅政策的決議,就是特朗普面對的壓力越來越大的表現。在這種情況下,特朗普希望儘快穩定對外關係,尤其是和中國的關係緩和下來。

劉瀾昌還關注到,中美此次“休戰”的期限是一年,而一年後就是美國的中期選舉的時間,特朗普亟需這段時間整理“內亂”,為共和黨贏得選舉。特朗普預告明年4月訪華,而不是等到明年中國舉行APEC會議期間“順訪”,就是因為他等不及,需要儘快實現對華緩和。

問題三:中美能否在經貿基礎上重啟互利合作?

經貿互利關係,一直是中美關係的壓艙石,也被認為是避免兩國關係滑向更危險局面的“剎車器”。特朗普在他的“真實社交”網站上最新表示,中美能源合作會有新進展,除中國購買更多美國能源外,還暗示將達成一項涉及阿拉斯加油氣資源的“大交易”。中美在一系列經貿議題上實現妥協,能否重新開啟兩國在互利基礎上的和平共處與合作?

熊興表示,不排除中美從細小的領域開始一些合作的可能性。拜登政府時期,中美雖然鬥爭不斷,但在氣候變化問題上,卻保持了合作。而特朗普對氣候問題不感興趣,卻對油氣等傳統能源情有獨鍾,如果中美能在能源方面找到合作的空間,是能對沖其他矛盾的,不過這需要較長的前期工作。

劉瀾昌則認為,特朗普主要還是希望中國購買美國的商品,中國購買美國油氣可以滿足國內市場需求,也可以平衡兩國的貿易逆差,是可能進行的。至於其他的合作,會比較困難。

問題四:是否談及俄烏衝突、核裁軍、台灣等議題?

特朗普在“習特會”開始前,曾經放出風聲說,此次會晤不僅會討論經貿問題,還會討論更廣泛的俄烏衝突、核裁軍、台灣等議題。但從會後通報來看,這些議題基本沒有涉及。這說明了什麼?

熊興認為,在俄烏衝突、台灣等議題上,雙方可能只是做了一些原則性的表態,並沒有進行具體討論。不過,近幾個月特朗普對台灣問題的表態明顯較為克制,台灣方面據稱還曾到華盛頓“公關”,希望特朗普表示對台灣更大支持,但特朗普沒有鬆口。

他表示,特朗普為了顯示自己的成績,會前可能有些誇大其詞,實際上有一定落差。應該繼續關注特朗普預先發佈的明年4月的訪華行程,從奧巴馬時期的經驗來看,這種訪問對兩國關係的緩和有一定作用。

劉瀾昌則重點關注了台灣問題,他表示,拜登此前經常在台灣問題上搞小動作,一方面以“四不一沒有”表示對台立場不變,一面卻私下對台軍售、縱容佩洛西竄台,而特朗普在這方面目前比較克制。

不過,他也不認同美國“棄台”的說法,稱台灣是美國對華很好打的一張牌,美國不會放棄。如果有需要,特朗普自己不一定出面,也可能讓其政府中的“鷹派”國務卿魯比奧等人出來發難,需要對此保持警惕。(完)

【編輯:詹奕标】


为您推荐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
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18420604177

在线咨询: QQ交谈

邮箱: “国际记者协会”867138298@qq.com

电话:18420604177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