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 首页 港澳台

香港歷來最大規模古埃及文物展在故宮館呈現

香港中通社11月18日電(香港中通社記者 徐嘉儀)“古埃及文明大展—埃及博物館珍藏”展覽本月20日起在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展出,匯聚250件來自七間埃及重要博物館的瑰寶及最新考古發現,是香港歷來規模最大、內容最全面的古埃及文物珍藏展覽。香港中通社記者18日有機會先行觀展。

圖為圖坦卡門巨像。(香港中通社 陳奕啟 攝)香港中通社圖片

展覽分為“法老的國度”、“圖坦卡門的世界”、“薩卡拉的秘密”和“古埃及與世界”四個單元,呈現近5000年的古埃及文明發展歷程,其政治、文化藝術、生活和宗教信仰。

古埃及統治者喜愛為自己建造巨像,彰顯權威。一進入展區,首個展品就是辛努塞爾特一世巨像頭部,據專家推斷原雕像有近10米高。法老通常是男性統治者,但古埃及歷史上也出現過女性法老,例如哈特謝普蘇特,展覽展出其跪像,不僅穿著男性申迪特裙,還佩戴了假鬍鬚,表達對王室傳統的尊重。

古埃及人渴求來世,認為完整的屍身對復活至關重要,因此製作木乃伊時,要取出容易腐爛的腸、肺、肝、胃另作處理,分別放入卡諾皮克罐妥善保存。展覽以多媒體重現製作場景,並展出不同罐首造型,承載古埃及人的信念:死亡並非終點,而是一場過渡。

展覽第二單元的圖坦卡門巨像,是此次展覽最重、最高的文物。少年法老圖坦卡門9歲繼位,在任約10年,其繼任者刻意抹去其統治痕跡,因此巨像腰帶扣上的王名圈顯示先後被兩人挪用。故宮館特以多媒體投影和數位色彩重建,還原巨像失去的部分和色彩。

中埃在薩卡拉啟動了聯合考古項目,展覽第三及四單元展示薩卡拉最新考古發現,並探索古埃及文明與世界的交流,展品包括薩卡拉新出土的人形棺,以及貓木乃伊、牛犢木乃伊、狒狒形圖特像等,呈現古埃及對神聖動物的崇拜。


圖為阿蒙神祭司佩德阿蒙德人形棺。(香港中通社 陳奕啟 攝)

薩卡拉其中一個重要發現就是貓神廟遺址。展覽客席總策展人、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顏海英剛從薩卡拉回來。她對記者表示,薩卡拉有大量人形棺,幾乎每天都出土一副,有意思的是,這些棺裡幾乎都是女性,可見貓神的信徒都是女性。“信徒向貓神許願需要供品,就是貓木乃伊,後來甚至發展出商業化的產業鏈,貓被大量飼養、宰殺,製作成貓木乃伊售賣。”

2026年適逢中埃建交70周年,展覽最後以時間線形式呈現中埃考古文博合作成果,印證雙方對促進兩大文明古國文化交流的共同承諾。

展覽由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與埃及最高文物委員會聯合主辦,展出的所有古埃及文物均由埃及最高文物委員會獨家擁有。展期由今年11月20日至明年8月31日。(完)

【編輯:郑景文】


为您推荐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
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18420604177

在线咨询: QQ交谈

邮箱: “国际记者协会”867138298@qq.com

电话:18420604177
返回顶部